【記者觀察】鐵打的營盤:交投人才為何能夠留下來?
作者:hxjt 更新時間:2017-08-22 17:24:58
“鐵打的營盤,流水的兵”,這是交投公司董事長殷俊同志經常提到的一句話。“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,動也”,在企業發展過程中,一定幅度范圍內的人才流動可以促進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。轉型發展中的宜昌交投公司,正是準確把握人力資源“動與不動”的哲學,提倡事業留人、待遇留人、感情留人,為專業技術人才最大限度地提供了發展平臺和干事舞臺,為公司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永恒的內生動力。
觀察一:給予員工發展的平臺
參加過交投公司會議的人,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——員工自由發言或經驗分享是不可或缺的環節。這一“不成文”的傳統和規定,折射出交投公司尊重人才、發現人才、培養人才的理念。在2016年底的工作總結會上,4名司機走上主席臺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工作,找出了存在的不足,提出了新一年的打算。年過五十的老司機羅濤會后激動地說:“上班快30年,從來沒有機會走上講臺總結過工作,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尊重”。給每位職工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臺,幫助專業人才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和平臺,是交投公司人力資源工作始終堅守的初心。
目前,交投公司青年職工占職工總數的75%,青年人才比例逐步擴大。公司年輕人對殷俊董事長的一句話非常熟悉:“交投公司不能給你們作出太多的承諾,但是有一點我可以保證,只要你足夠努力,有足夠的實力,我們一定會為你提供發展的平臺和干事的舞臺”。為健全青年人才發現、培養、激勵機制,培育具有一流職業素養、一流業務技能、一流工作作風、一流工作業績的青年英才隊伍,交投公司自2015年6月起就大力實施“8090交投英才計劃”,落實“師帶徒”制度,推進職業生涯規劃設計,建立職工職業錨體系,做到了英才培養全覆蓋。
隨著公司轉型發展步伐的加快,交投公司更是大膽使用青年人才,通過部門掛職、輪崗交流、基層鍛煉等方式,將青年職工輸送到關鍵崗位、重要領域,倡導“為擔當者擔當、為負責者負責”的用人理念,讓青年人才在“以用為本”中發光發熱。目前,交投公司中層管理干部中90%以上都是30歲以下的青年人,60%以上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,還有3名海外留學歸國人員。
事業有了奔頭,人才感到“值得留下來”。
觀察二:尊重人才創造的價值
由于歷史原因,交投公司干部職工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,一度造成優秀人才流失。為留住人才,2015年1月交投公司并入宜昌城建控股集團后,積極爭取調整薪酬績效體系,提升員工薪酬待遇。
對青年員工而言,畢業后首先面臨的就是租房、購房、結婚等系列現實問題,尤其是外地外省來宜工作的畢業生更是如此。提升職工福利待遇、給予職業規劃指導,堅持用事業留人。2016年中秋節前夕,交投公司聯合三峽中行舉辦“非誠勿擾”聯誼會,為青年職工派對牽線搭橋,3對青年職工成功牽手。組織青年職工團購商品房,享受一定幅度的價格優惠,讓青年職工“住有所居”、安心做事。一系列的舉措猶如雪中送碳,及時解決了剛畢業的大學生、研究生普遍存在的現實壓力和生活問題。待遇提升后,員工可以有尊嚴、更體面、更自信地生活,生計壓力小了,后顧之憂少了,工作就更加有激情了,青年員工也體會到自身的存在給公司、家庭和自我成長帶來的更大價值。
除了待遇、環境、心境,交投公司還聘請專業的管理咨詢公司進行戰略規劃引導、管理架構咨詢,建立公司職工薪酬制度及績效體系,通過開展“行政職級、專業技術”雙通道晉升體系,積極打造管理人才、專業人才、營銷人才、黨群人才四支隊伍,激勵員工創造自我價值、實現自我提升。
價值得到尊重,人才“不得不留下來”。
觀察三:分享企業文化的魅力
“我之存在,因為有你。”一個人走,可以走得快;一起走,可以走更遠,最好的成功是相互信任、彼此分享。在交投人心中,打造真正意義上的百年老店,最重要的是企業文化,它根植于員工內心、外化為行為舉止。
根據并購重組企業多、人員雜、文化多元等特點,交投公司堅持“合心、合道、合力”的文化理念,引導公司干部職工思想同心、行動同步、目標同向,推動辦事文化、感恩文化、廉政文化和“家”文化的深度融合。用心謀事、盡心做事、全心成事,辦事文化促成了一批重點項目獲得國家補助資金支持。感恩父母、感恩組織、感恩同事,感恩文化造就了一批知書達禮、精干高效的職場達人。人人都要簽訂廉政責任書、人人都要簽署助廉承諾書、人人都要繳納廉政保證金,廉政文化始終助力“宜昌交投一方凈土”廉政目標實現。家人、家書、家訓,推進港口“家”文化建設,堅持用“家”文化鼓舞人、激勵人、引導人,唱出交投好聲音、講出交投好故事、傳遞交投正能量;堅持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,做到每日三省吾身、不斷修正自己,形成最大公約數、畫出最美同心圓。
趙亞亞是公司青年人才隊伍中的一員,入職僅兩年多的她,如今已是公司資本營運部副經理,負責著交投公司的資產并購、資金籌集、資本運營等核心業務。她認為自己最大的幸運就是初入職場就享受到交投的企業文化,最大的收獲就是在歷次磨練中不斷地成長。讓她記憶猶新的是一次為了項目推介準備PPT文案,已經修改了不下30次,可是在匯報會的前一天晚上,她接到領導通知:主題不突出,還需要重新修改。為了收集新增的圖片,她一邊聯系相關部門,一邊修改完善結構,直至次日凌晨2:30還在奮戰,第二天早上6:00又趕在推介會前繼續完善,最終獲得了潛在投資商的高度認可。一次次磨煉,一次次進步,使她逐漸養成了“把事情做到極致”的工作習慣。在她看來,她分享到體會到企業文化熏陶下產生的無形財富,這將讓她受益終身。
認同企業文化,人才“心甘情愿留下來”。